想到老人、藝術還有創造力,你會想到甚麼?帶著刻板印象的我們,很有可能想到的就是長輩圖。

但是,真的是如此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傑出心理學教授迪恩‧西蒙頓 (Dean Keith Simonton) 長年進行創造力的研究,他發現年齡本身和創造力並沒有太明確的關係,但是一個人從事創意工作的時間長短,和他們創意產出之間有一個倒u型的關係,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會持續進步到一個穩定狀態,之後又會慢慢變差。

這還蠻合理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創作者,在五十歲以後才開始創作,但創意的展現並不輸年輕一輩的。英國有一位作家 Alexander McCall Smith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從50歲開始創作,到現在七十幾歲了,每年還都會出版一到兩本的小說。

因為過去不少創作者都是從年輕開始創作,所以到了老年的時候,通常已經不是在自己的高峰期了。所以,我們會有一種印象,認為老了就比較沒有創造力。
年齡對創造的影響
雖然年齡與創造力之間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創造力和一些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是明確的,包含了感知力、問題解決能力、發散性思考能力、經驗 (相關知識)。

在這些能力當中,感知力是很明顯隨著年齡會退化的,不僅是視覺、聽覺,個個感官能力都持續在退化,也會影響創作者的創作。
問題解決能力和年齡有比較複雜的關係,因為年齡的增長,通常意味著有比較多的問題解決經驗,會知道比較多的方法。但同時,年齡的增長,也會讓人比較不懂得去尋求新的問題解決策略。所以,姑且就說問題解決能力和年齡沒有什麼關係吧!
發散性思考能力,講好聽一點是能力,講難聽一點就是容易分心。老年人容易分心是很多研究都證實的,雖然多數的時候可能是個缺點,但是在面對創造力這件事情上,分心其實是好的。有個新的研究就發現,老年人在接觸一些無關訊息之後,對後來的任務能產生比較多創意的解決方案,也就意味著分心之後他們比較有創造力。
最後談到經驗,我們或許覺得這跟創造力沒有甚麼關係,但實際上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創造力有所誤解。一個人有越多的經驗,就越有機會能夠創造出不同的產物。不少的藝術創作者會透過旅遊、閱讀找靈感,就是希望增加一些經驗,來讓自己可以從經驗中找到一些創造的靈感。
最後,我想用美國高齡創意始祖人物之一的Gene D. Cohen教授的一句話作結束。
Creativity is our innate capacity for growth. It is the energy that allows us to think a different thought, express ourselves in a novel way. It enables us to view life as an opportunity for exploration, discover, and an expanding sense of self and it knows no age
創造力是我們內在成長的能耐。它是讓我們能夠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用獨特方式表達自我的能量來源。它讓我們可以把生命看成是一個探索、尋找的機會,而且可以讓我們增進對自我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創造力跟年齡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