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積極因應大腦的老化 – 演講摘錄

11796353_883259325042899_7893793768788898129_n

2015年8月1日有榮幸接受精神健康基金會的邀請,在誠品敦南視聽室跟大家分享「如何積極因應大腦的老化:運動介入、認知訓練與社交參與的效果」這個主題。我其實非常之興奮,因為畢生大概就這麼一次會在誠品敦南演講,當天早一點到了會場,好多人都已經入座了,而且很多熟齡的朋友,頓時心情有點小緊張。過程中,大家都非常的投入,雖然還是有些朋友不支倒地,但大概是好久以來,觀眾最最專注投入的一次,也非常高興有這麼多熟齡朋友來聽,因為這就是特別為你們準備的啊!

演講一開始,問到哪些朋友是銀髮心理科普知識推廣粉絲頁的朋友,不知道是大家害羞還是多數人都還不認識我們,舉手的人不多,但只要有看到人舉手,基本上就挺令人開心的。開場問大家想不想變老,幾乎口徑一致地說不想變老,但不論是我們是否想變老,變老都是目前無可避免的一條路,而且是條單行道。然而面對變老這件事情,我們該怎麼積極的面對呢?是打坡尿酸讓自己看起來很年輕,還是吃長生不老的藥,讓自己都不要變老呢?

老化對於大腦的影響有很多面向:

  • 腦容量的改變
  • 白質病變的程度
  • 神經元的擴散張量
  • 沈澱樣蛋白

然而老化的影響對一個的腦來說,並非同步的,所有有些區域會老得比較快,有些則不太會受到老化的影響。另外,老化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有些人一直到老,功能都還是非常好。但是,有些人則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嚴重的功能退化。腦功能的好壞,因為不像外表一樣容易被察覺,所以有時候很容易被忽略,這點是值得大家多留意的。平常大家會透過血壓、體重了解自己的生理狀態,那是否也應該透過某些紀錄的方式來了解自己的心智功能狀態呢?

在正式進入主題前,我先引導大家該怎麼看待學術研究這回事,因為多數民眾對於這類科學研究,通常抱持著相信的態度,但有時候其實是會被誤導的。我已去年認知電玩的爭議做例子,帶大家去省思到底要怎麼做才夠說一個介入方案是有效果的,也提醒大家未來在看到類似的新聞時,要審慎地檢視,不要立即盲從了!以下分別就三個面向給大家一些建議

運動介入

過去大家只覺得運動會影響生理,但非常多的研究都一再證實,運動其實對心智功能也是有影響的,而且不僅在年輕人身上有影響,在年長者身上也有影響。過去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增加腦容量、改變腦的活動等等。但到底要做哪些運動呢?美國國家衛生院建議大家要做耐力、肌力、平衡力、延伸力的四種運動,65歲以上的年長者,最好一週有150分鐘的中度心肺運動(或是75分鐘的激烈心肺運動),再加上兩次的肌力訓練。想知道更多細節,或是你是比較年輕的朋友,請參考美國疾管局網站上的建議。要提醒大家,運動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次進行的時候,最好有專人指導,以免傷身。

認知訓練

想到要面對大腦的老化,大家應該很值得就會覺得那就多用腦啊!確實也是如此,但到底該怎麼多用腦呢?有幾個建議:

  • 要循序漸進,持續做有挑戰性的頭腦體操
  • 避免挫折感,要建立成就感

過去認知訓練的研究,大致上發現訓練A能力,確實能夠對A能力有幫助。但訓練的效果,是否能夠類化到類似的功能,甚至其他沒有訓練的能力,基本上就沒有那麼樂觀了。不過若訓練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也就是與執行功能有關係的能力,那或許訓練的效果就會比較有擴散性。另外,某些訓練的效果可以持續十年,但記憶訓練的效果則在三年後就消失了。然而,其實不需要太沮喪,因為這些參與研究的年長者都不一定持續有針對特定的心智能力去做訓練,所以只要能夠持續做有挑戰性的訓練,基本上應該會持續有幫助的。認知訓練對腦的影響,基本上也是會影響腦容量、腦的活動等等。

社交參與

社交參與的研究是最難進行的,因為不太能強制年長者不要進行任何社交活動。不過從一些相關研究中,就有發現社交參與其實好處多多,最主要的就是在個人心理感受方面。有一句話跟大家分享:

People who have people are the luckiest in all the world 就是說被人群擁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在少數已經發表的研究中,確實也發現社交參與會對於腦的容量有所影響,更有意思的是對男性比較有幫助。當天有位朋友就提問:中國人說三姑六婆,那這裡有鼓勵大家多從事社交,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就打趣的說:「三姑六婆」的說法應該是男人嫉妒女人有朋友,所以會這樣說的。很多研究都顯示有好的人際網路對年長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朋友甚至比家人更能夠帶給年長者幸福感受。

最後,除了掌握這三個原則之外,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心態對人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原則除了對年長者適用之外,對年輕人也是適用的,所以早點養成這些好習慣,就能讓自己健康到老!

演講的ppt如下,供大家參考~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