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影《七五計劃》上映,電影討論日本為了解決高齡化伴隨的財政重擔,提供了年滿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們自主結束生命的方案。如果加入這個方案,政府會給你十萬元,並且協助你處理死後的殯葬相關事務。有別於目前在一些國家合法安樂死,是需要經過審慎評估的;要參加七五計劃的長者,基本上只要表達意願就可以了,不用作任何的評估。在參加計劃到死亡之間,政府會安排社工來關懷,長者也可以在任何時候決定要終止計劃。
我要先提醒大家,這是一個虛構的劇情,日本政府並沒有做這樣規劃的打算,所以大家請不要誤解了。在電影中,導演刻意做了一些劇情上的安排,像是強調老人就是負擔,即便願意繼續工作,雇主也會百般刁難,不願意讓他們繼續工作。另外,導演也暗示了,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選擇參與七五計劃,也就是說在諷刺政府借刀殺人。
我們先不說這個計劃有多荒謬,我想各位周遭可能都有過親戚說過類似的氣話,我早點死死,你們就可以省錢、不用那麼麻煩了。這電影只是把這樣的氣話變成一個政府的政策,而從客觀的觀點,這樣的做法,應該真的能夠幫政府省下不少的費用。假設以最基礎的國民年金來說,一個月可以領到6萬多日幣,這個七五計劃預計支付的10萬日幣,只要兩個月就可以打平了。雖然日本平均殯葬費用要230萬日幣,但是政府應該是不會花這麼多錢幫人辦喪事。
以日本女性平均87歲為例,這個計劃可以幫政府至少省下
(原本年金支出:12*12*6 = 864萬;現在支出 10+230 = 240萬;省下624萬)
若以財務平衡的觀點,這個計劃的作法看起來不錯,雖然非常之殘酷。但是,如果當事人是在沒有被誘導的狀況下,自由決定要結束生命,那到底我們要不要支持這樣的方案呢?我想應該沒有人權國家會同意這樣的作法,因為這實在是太看輕生命的價值了。
高齡少子化,政府就是沒錢該怎麼辦?
七五計劃固然很荒唐,但是高齡少子化,造成各國政府財政上的負擔是一個事實。各國陸續有一些做法,像是延後退休金起領年齡,或是刪減福利等等的。但是,這些做法,恐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沒有辦法因應長期的變動。
就像少子化這個議題,大家可能都有聽說,不過這一年在分科測驗後,連國立大學及幾所有名氣的私立大學都有眾多缺額,才讓大家有種驚醒的感覺。高齡化對政府財政的影響,應該也是這樣的,只是我們可能還沒有真正經歷到那個「驚醒」的時刻。可是,這並不表示那一天不會到來,那一天可能會來得比我們想得都還要早。
就像現在長照的經費,有部分是來自健康捐,日前也有人在討論,為什麼健康捐要拿去挹注長照的費用,應該要專款專用。講白了,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政府不知道要從哪邊找錢… 在日本有長照保險,所以還可以支付部分的費用。但是,他們的長照保險也是嚴重虧損的狀態,所以到底能撐多久,恐怕也沒有人說得準。
台灣若真的要開始長照保險,阻力也會非常大,因為現在的勞動人口已經逐年在下降,若真的要開始長照保險,就是拿未來的木材來幫現在的人取暖。所以,台灣的狀態真的比日本還要嚴峻很多。只是,檯面上沒甚麼在談這件事情,我也不知道我們最終要怎麼面對…
福利一定要刪減
我不會很樂觀的說,我們必要刪減福利。福利刪減是必然要發生的,只是沒有人想要當壞人。八年前柯文哲信誓旦旦取消敬老金,因為他想把錢拿去做別的對長者有意義的事情。八年過去了,敬老金要回來了,一切又歸零了。迄今,沒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趕刪減福利。
為了社會的永續,我覺得福利刪減是必然的,只是一定要有好的配套措施,讓人心服口服。絕對不能像公務人員退休金刪減的時候,講甚麼共體時艱那樣的說法,實在太讓人氣憤了。
我覺得把福利做型態上的調整,是一個可行且應該要做的方式。像是把長照的補貼,轉換為鼓勵再就業的獎金,一個可以能夠繼續工作的長者,不僅需要比較少的長照資源,還有可能可以挹注長照。那麼,一來一往之間,反而減輕了政府的負擔。
但是,轉換一定會有一些陣痛,也希望我們也機會能夠一起面對這樣的轉換。因為,如果我們都以為船到橋頭會自然直,我想那就是一種失控的正面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