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教我老是什麼 – 周妮萱的分享

凱特(周妮萱)是一個對創意高齡非常有熱情的人,從幾年前創辦七分熟 Medium Well,就開始透過藝術讓大家思考變老這件事情。凱特說之所以會取七分熟這樣的名稱,是希望大家不論年紀都可以保有

  • 七分的成熟
  • 三分的熱情與好奇心

從照顧家人的經驗出發

之所以會想要借重藝術的力量,和凱特自己親身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凱特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很愛藝術的人,但是後來工作了、生病了,藝術就漸漸從他的生命中消逝。凱特說自己的父親在病故前的幾年非常難搞,她直言當過照護者的人,就會知道為什麼有一些書會探討想要殺掉被照護者這樣的事情,因為真的是有可能會發生的。

面對父親的狀況,凱特就在想,如果藝術從來沒有離開過父親的生命,父親生病後的生活,是不是會有些不同?需要照顧父親的家人,是不是也可以不要面對那麼糟糕的照護狀況?

凱特會這樣想除了自己對創意高齡的瞭解之外,還有作家簡媜的一段話:「很多人老時,豐富內涵的活動都不做了,當精神空虛,百分百會變成難纏的老人。能夠與自己獨處是很重要的能力,因為心的安頓永遠比身體重要」。

英國取經

因為凱特剛好從英國參訪回來,她分享了英國老男人的狀況,真的是和台灣的老男人很像:

  1. 做一個男生,不要想太多,好好想要怎麼出人頭地,怎麼養家活口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2. 做一個男生,不要跟女人一樣,喜歡聚在一起聊是非,這太娘了

她也分享了自己在暖時光咖啡館的那段時光,她說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女性參與者比較多,唯獨有一次有一位阿伯分享自己騎單車的故事,全場都是男性。她也歸結了,男性喜歡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而且做完要有榮譽感!

或許因為這些社會文化的因素,造成了男性與藝術之間的鴻溝,而這樣的現象不僅在台灣,在英國也是如此的。凱特分享了一個英國博物館的例子,這個博物館為了改善老男人不進博物館的狀況,找了一些不進博物館的老男人,請他們來規劃一個展覽。

於是造就了 Danger! Men at Work 這個展覽,當年獲得很大的迴響,也成為大家研究的案例。對這個案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看更多相關的資訊。 

創意高齡的實踐

從國外的創意高齡案例,凱特看到了世代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去思考「變老」是甚麼一回事,而不單單只是想「老」是甚麼!這一點是很有意思的提醒,因為加了一個動詞的老,就有很多的可能性,若你加入一些創意及想像,就可以老的很不一樣。

讓我們聽從凱特老師的建議,一起吃藝術蛋白質,訓練自己的心智肌耐力吧!願藝術的原力與大家同在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