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失智友善的環境?


每過一陣子就要瘋傳的荷蘭失智村,相信關注失智症議題的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

看完之後,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希望台灣也可以用這樣的失智村,可以讓失智症長者可以繼續自主過生活。但你可曾有想過,要讓他們可以自主過生活,並不是只要打造一個「失智村」就可以達成的,空間設計本身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服務設計的本身。

獨立特派員「荷蘭失智友善超市」這一集中,我們就看到了失智症友善的服務該是怎樣的樣貌,看起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到底又有多少企業願意花錢來做這樣的事情呢?

失智症友善到底是什麼?

在進一步討論怎麼打造失智症友善的環境之前,我們應該先來想想,失智症友善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失智症患者是友善的環境,也就是要考量他們的狀況,而有一些量身打造的規劃。那麼失智症患者有怎樣的狀況?

  • 容易走失
  • 思緒錯亂,容易有不安全感
  • 忘東忘西
  • 情緒有可能會失控,特別是在傍晚

當然一些年長者生理上的特殊需要,也是必須考量進去的。所以,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失智症友善的環境,就必須要把這些環節都放進去。不過這些都只是消極的做法,還沒有用比較正面的方式來達到真正的失智症友善呢!

更積極的做法應該要讓是失智症患者可以有所成長,心靈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平靜。這點其實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思考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時所忽略的,我們很容易只想到要照顧他們,不要讓他們走丟了,或是把自己弄受傷了。但是,我們卻沒有想過,如果他們的心靈可以得到平靜,他們思緒就會比較不錯亂,那所需要的照護也就會減少了。

不論是美國的Alzheimer’s Activity Center或是Music & Memory的計畫,都是在幫失智症患者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讓他們可以繼續像之前一樣過生活。英國的衛報日前就有一篇很棒的文章在討論這個議題,而且強調了一個大家很容易忽略的重點:讓失智症患者心靈平靜,也是需要花錢的!

打造失智症友善環境

  1. 全民都該知道怎麼和失智症患者互動:和失智症患者互動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狀態時好時壞,而且難以掌握。但只要多一些耐心,不要和他們起衝突,善用分心的伎倆,就可以很容易和他們和平共處
  2. 善用科技降低可能危險:除了比較被動式的qr code之外,應該多一些智慧裝置的介入,讓環境可以自動追蹤長者的位置。雖然這部份也會有隱私的考量,但兩害取其輕,應該還是值得去做的方法。除了追蹤位置之外,如果商家也可以被告知顧客是有失智症的,就能夠提供比較恰當的服務。最後,科技若能夠做生活的紀錄,也可以幫助家屬知道家人這一天的行程,也可以透過累積的資料來做一些活動的規劃與安排
  3. 打造失智症患者的價值:與其只把罹患失智症的人當作是需要被照顧的人,我們應該想辦法讓他們也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讓他們可以做些事情,對他們自己的狀態也是好的。所以失智友善的環境,應該也要讓失智症患者獲得成就感!

照護還是重要的環節

雖然在前面的討論中刻意迴避了照護這個環節,但上述很多的規劃,都仰賴著細緻的人際互動。如何讓更多人有這樣的照護能力,是目前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一點,真的非常不容易,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這件事情,而且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也不一定願意選擇做這件事情。

直白的說,現在照護失智症的照服員,如果沒有那一點熱誠,基本上不可能持續太久。如同護理人力一樣,如果我們不能夠改善工作的品質,那除了家人之外,大概沒有人會願意擔起這樣的重擔。衛福部2017年要在各縣市開辦的「失智共照中心」,看起來是不錯的概念,但失智症患者並不適合常轉換照護的環境。再者,若沒有足夠的照護人力,這樣的中心,恐怕也只是名字好聽罷了。

除了擴充人力外,如何用創新的方式也是值得思考的,現在其實有不少的失智症照護的新創企業,可惜的是台灣還比較欠約。台灣目前有兩個從活動介入的方式間接提供失智症照護服務的新創企業:homeseen回憶錄大富翁,大家也可以參考。

期盼「失智友善」不要淪為形式

在台灣,很多友善的環境,最後美意都淪為了形式。失智友善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呢?希望不是!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