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談銀髮商機,銀髮相關的設計競賽、論壇也非常的多,舉例來說十月的第二週就有銀享全球舉辦的「銀浪國際週」、龍吟研論舉辦的「智慧城市我來講」、5% Design Action舉辦「高齡社會解決之道論壇」以及「下一世代的友善高齡城市」設計概念成果發表,在國外則由Aging2.0舉行的Optimizer活動。照理來說,有這麼多的活動,我們應該已經為高齡化的社會做好十足的準備,但我們究竟有沒有呢?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到底大家在想什麼,5% Design Action其中一項活動,是請大家想像70歲的時候,生活一定需要的東西是什麼?一共有以下幾個選項:美麗無齡的外表、行動自如的身體、清晰的思慮、親友的陪伴、穩定的經濟來源、持續學習新事物、對世界有貢獻。
不知道你的選擇是什麼呢?當天早上十一點左右,最多人選擇的是行動自如的身體,不過除了「美麗無齡的外表」、「親友的陪伴」是完全沒有人選擇的之外,其他的選項都有人選,加總起來也是超過「行動自如的身體」!不過很諷刺的是,現在市面上多數的產品,其實都是在幫助大家能夠行動自如,其他的面向都是相當匱乏的。
是因為這個調查沒有代表性嗎?其實也不盡然,而是民眾在消費行為上的心態所致,大家比較願意花錢看病、治病、幫助自己可以行動自如,所以業者只是剛好填補了這樣的缺口。在銀浪國際週的活動上,IBM華生健康事業資深顧問Annette Hicks的一張Slide有很清楚的說明(如下圖),為了要有健康的身體,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行為,但我們花費在健康行為上的支出,卻遠遠不及醫療費用上的支出。
那到底什麼對美好的高齡生活來說是最重要的呢?雖然會讓大家感到意外,但有一個正面積極的心態,可能是大家需要找尋的答案。在銀浪國際週Gretchen Addi演講中提到了中高齡者尤其要對生活有期盼,過去可能因為高齡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所以容易會任命運的擺布,認為老了就該是這樣,沒有想要改變的動機;但不應該是這樣的,任何人不論年齡、不論社經地位,都應該要有選擇的權利,要有夢想,要對生活有期盼!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透過很多活動告訴我們確實是如此,不論是感動人心的不老騎士,或是已經第五度舉辦的仙角百老匯,都證實了只要人生有夢,人生就會是彩色的。弘道21年來,幫助無數的長輩圓夢,也讓他們更積極的面對人生。
但我們要怎麼讓高齡者能夠有個正面積極的心態呢?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達成的。秘訣就是要挑起高齡者的那一點慾望!現在有越來越安養中心的長者與幼兒園互動的例子,在這些例子中,無疑的是挑起了高齡者想要和孩子玩的那種慾望,讓他們想要多做一點什麼。即使是失智症的長者也是如此,Gary Steinke教授在美國加州成立的失智症活動中心,就讓失智症長者和幼兒園的孩子一起做勞作,如果大家只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大概不敢相信這些長者是罹患失智症的長者!
這個慾望也可能是想要為社會繼續貢獻點什麼,好幾年前就有業者發現要鼓勵長輩走路真是很困難,但是他們設定了一個規則:如果走超過一定的步數,業者就會捐款給特定的慈善機構。結果這個小改變,大大提升長輩走路的意願。同樣的做法也在美國的Seenageer服務上可以被看到,長者可以自告奮勇說自己會幫忙大家做什麼,同時也可以提出需求,如果有付出的長者,會累積一點點數,之後可以獲得一些好處。
很可惜的是,現在我們在為高齡者做需求發想的時候,我們太容易侷限在他們生理上的缺失,也很容易只把他們當作消費者,而沒有把他們當作生產者,更不用說還想要扭轉他們的心態了!若我們可以從改變他們的心態著手,那帶來的影響會是非常巨大的,屆時,我們或許就不用擔心扶老比過低或是長照財源不足的問題了,商機也自然就會浮現了。只要心態是正向積極的,就不用擔心自己生理上的病痛,或是親人都已經離開人世,因為正向積極的你,會知道該往前看,看到自己所擁有的,追逐自己想要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