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敬老的月份,多數的縣市都有敬老金的發放,但是一年就拿到這幾千元的紅包,是否為銀髮族的福氣呢?台北市在柯文哲上任之後,對於敬老金的發放做了變革,引發諸多的民怨。根據聯合報八月三十日的報導,每年七億的敬老金被挪去老人福利據點的設置,乘車及旅遊補助,以及居家服務,以及目前在內湖、松山、中正、大同區試辦的石頭湯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
大家都喜歡看煙火?
柯文哲市長的理念是避免一次性地放煙火,而是持續性的提供給銀髮族的社會福利服務。但這的做法有一些可能尚欠周延的部分:
- 首先,敬老金的發放對銀髮族來說,有點像是過年領紅包一樣,就是該一次拿到才會爽快,哪有把這期盼一整年的好康取消的!
- 另外,會去使用那些社會福利服務的銀髮族畢竟是少數,等於是把原本該把所有人的錢,拿去用在少數人身上。這個想法,大概不是多數銀髮朋友樂見,也願意接受的。
當然,這並不表示柯文哲市長的做法是錯的,而是我們已經積非成是太久,要用對的做法,反而會受到很多的阻礙。
銀髮福利調整勢在必行
隨著台灣高齡人口的持續增加,過去的銀髮福利勢必需要做調整,否則會對於中央及地方政府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在這轉換之際,勢必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執政者不應該一意孤行,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做法;也不應該因為有人抗議、反彈,就屈就於原本的方案。執政者該做的事情,應該要調整民眾的心態,不要讓銀髮族成為箭靶,也不要讓銀髮族有苦口難言。這個做法不容易,但就是應該要貼近民眾,了解民眾的想法,逐步的去做溝通,才有可能有心態調整的機會。
以年金改革為例,我的身邊也不乏軍公教退休族群,他們也沒有一定反對年金的改革,他們希望的是政府能夠多一點的溝通、協調,他們會比較願意接受改革。事實上,多數的銀髮族都是良善的,講道理他們是能夠懂得,現在欠缺的就是和銀髮族好好溝通的管道。
再回到銀髮族專屬的社會福利,到底要給怎麼樣的東西會是最好的呢?我認為直接給敬老金、補助裝假牙都不是太好的做法,因為這些都沒有鼓勵銀髮朋友要過一個更健康、活躍的生活。長久以來我們的福利政策都是沒有鼓勵大家保持健康、活躍的生活,以補助裝假牙為例,為什麼是補貼那些需要裝假牙的人,而不是鼓勵那些牙齒保養得很好的長者呢?當然也不是說要一次把改變做到位,而是可以先用齊頭式的補助方式,但若符合健康、活躍的條件,就可以多拿到一些補助,再逐步去調整,鼓勵銀髮族改變自己的心態與行為。
台灣的未來會很老很窮,大家都必須要有這個覺醒,期許自己可以當一位健康自主的銀髮族,這對自己才是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