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熟年優雅學院」,大家想到什麼?一間為銀髮族設立的學校?其實熟年優雅學院並不是一間學校,也沒有一個實體的場所,熟年優雅學院是太雅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書籍名稱,主打的客層是40-60歲,也就是未來才會優雅步入銀髮的這個族群。
熟年優雅學院從2014年暑假開張,目前已經累積九本出版品,以及一系列的實體活動 (所以其實還是有種「學院」的fu)。熟年優雅學院希望能夠讓大家對於老後的生活有更多的準備,特別是心理層面的準備。不少養生的朋友,會運動、注重飲食,但不一定會照顧到自己的心理面向。然而,心理面向往往是對於人生活有最重大影響的,所以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心是格外重要的(常逛「銀髮心棧」也是不錯的做法)。
熟年優雅學院的系列叢書中,「說故事」系列是素人的生命傳記,總監花了很多時間、心力在日本跨廠牌挑了一些很具代表性的生命傳記,希望透過這些故事,讓讀者能夠去省思自己的生命方向、改變看待自己生命的態度。據說年底也會有台灣當地素人長輩的生命故事分享,相當值得期待。
另外一個部分,「生活風格」目前先出了一本「五分之二就夠了」,教導大家如何在七十歲之前,處理掉至少一半不再用到的東西,保留與添購熟年後真正需要的東西。「心靈練習本」則是生命重整,適合中年人看的心理學入門書,這個部分第一本找做「自我覺察」很有一套的黃慧娟修女撰寫專書,教導大家如何做自我覺察。這個部分,學院也有開立實體的課程,讓修女帶大家體驗自我覺察。寫到這裡,小編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看到越來越多的團體都關注自我覺察、冥想這樣的議題,這股風潮真的從國外吹到台灣了,殊不知,其實這做法一直是我們老祖先就在做的,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傳承!
總監談到他們之所以會從40-60歲這個族群做出發點,主要的原因是年紀越大,人越難改變,所以想要建議大家在邁入60之前,就養成正確的習慣與規劃好自己理想中的熟年人生。從一些指標上,也發現消費者認同他們的定位,不論書籍、粉絲團、實體活動,主力的族群真的就是40-60歲的這一群。其實這一群人,除了自己受惠之外,也能夠有機會去影響自己的爸媽,也就是所謂銀髮族群,可以說是一石二鳥的做法。
未來,除了更多生命故事的分享之外,總監也希望能夠針對不同的面向規劃適合的叢書,提供更全方位的心理陪伴。另外就是每一年計畫舉辦一到兩次的年會或是專題論壇,讓中年人有個知識與心靈交流的平台。
我在台南鹽埕圖書館借閱一本張芳玲小姐的「遇見未來的自己」,覺得很感動,有同感。
我希望可以加入熟年優雅學院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