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講到銀髮族專屬的雜誌,大家會想到哪本雜誌呢?相信有不少朋友會想到熟年誌,雖然熟年誌創辦不到三年的時間,但已經攻占許多銀髮族及關注銀髮議題朋友的心。但大家知道為什麼會有熟年誌的誕生嗎?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小編很幸運有機會拜訪熟年誌的編輯王郁燕,以下是我們訪談的重點摘要
問:為什麼會有熟年誌的誕生?
答:主要是因為公司的老闆覺得,為什麼在世界其他國家都有銀髮族專屬的雜誌,特別是跟銀髮生活有關係的雜誌,但台灣卻沒有呢?於是就催生了熟年誌的誕生。有別於一些專注在養身健康方面的銀髮雜誌,熟年誌的定位是創造第二人生,報導銀髮族的精采生活,做出市場的區隔。其實這幾年,出版業也陸續多了不少銀髮族的書籍,雖然多數可能是翻譯的書籍,但都是為了滿足銀髮讀者的需求!
問:熟年誌的讀者群大概是哪個年齡層?
答:其實我們原本以為六十歲以上的長輩會做多,但其實40-50這個族群是最主要的讀者群,50-60歲的讀者也佔相當大的比例。不少讀者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爸媽,所以來讀熟年誌的,也有讀者反應,熟年誌的內容幫助他們和家中長輩溝通一些比較禁忌的內容,例如如何說再見的生死議題。我們的讀者其實都相當認真,他們填寫每月回饋表的情形也相當踴躍,對我們來說這些都是最好的肯定。
問:那熟年誌每個月的主題是怎麼產生的?
答:白話來說,就是用盡一切可能的方式去想。其實曾經和我們互動的年長者,都會持續和我們保持聯絡,有時候從這些對話中,也會催生我們對於主題的想法。
問:熟年誌有哪些堅持?
答:因為熟年誌的催生和老闆有關係,所以其實老闆對於熟年誌的品質有很高的期待。有別於其他多數的雜誌,身為銀髮族的老闆會以自身閱讀的經驗,提供更多貼近銀髮族的想法,因此熟年誌的排版、使用的紙質都有特別設計,就是希望讓銀髮族有更好的閱讀經驗。眼尖的讀者或許有發現,我們在三月號使用了不同的紙質,其實是因為希望圖片的畫質更好,但是又沒有太嚴重的反光。同業知道我們用的紙質,其實都戲稱:你們是賠錢在做喔!此言其實不假,熟年誌目前雖還沒有達到損益兩平的階段,但穩定且持續的成長中。另外,熟年誌秉持提供正確訊息的立場,對於來路不明的廣告,也不會全盤接受,熟年誌相信做出好的品質才是永續經營的方式。
問:在經營熟年誌的過程中,有哪些甘苦談呢?
答:雖然剛開始大家都在摸索,但其實整個經驗是非常正面的,例如曾經訪談過的年長者,很多逢年過節都會送禮品到出版社;也有不少銀髮讀者很認真的填寫回饋單,這些都是非常甜蜜的回饋。大概因為這樣,雖然主要負責的成員沒有太多位、大家也常需要加班處理事務,但是團隊的凝聚力非常夠。最辛苦的部分,大概是每次採訪年長者的部分,因為時間上較不容易安排 (被訪的年長者通常是比較活躍的,他們的行程常常比編輯們都還要滿!),如果年長者生病或有甚麼狀況,就要重新做安排;另外怎麼引導年長者,讓他們可以不要答非所問,其實也是需要一番技巧的。當然我們也了解長輩們有時候需要一些鋪陳,才能夠進入主題,所以我們也會很有耐心的陪他們聊天。這樣的過程或許比較耗時,但回頭想想,其實過程是相當有意思的,也常會有些意外的收穫。
問:熟年誌刊載銀髮族的作品,長者們投稿的情形踴躍嗎?
答:剛開始可能投稿的長者並不多,不過已經培養了一群固定投稿的長輩,在客觀條件允許的狀況下,我們會盡量刊載長者們的投稿,不少時候還會花時間和長輩一起修改稿件,讓稿件的品質更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