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自癒力?知道揚生慈善基金會嗎?

如果對揚生慈善基金會有些認識的朋友,相信對於「自癒力」這三個字並不陌生;簡單來說,自癒力 (self healing power)指的就是自我療癒的能力。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生病或受傷了但沒有特別去處理,過一陣子這些病痛就痊癒了。這個現象其實就是自癒力的展現。

揚生慈善基金會就是致力於推廣自癒力這樣的概念,雖然目前他們服務的對象以60歲以上的年長者為主,但自癒力的概念是沒有年齡限制的。揚生慈善基金會根據很多文獻的整理,歸結了3+1的執行原則;所謂的3就是運動、飲食、習慣,另外的1就是人際,至於為什麼不說是四大原則,其實不得而知,有可能因為人際的部份是無法獨力完成的,所以另外拉出來。很多國外的研究都證實了,自癒力對於年長者是好處多多。 在揚生自己的實踐中,長輩們的回饋也是相當正面的,不論是主觀的感受上,或是一些客觀的身心指標上。

既然自癒力的概念這麼棒,為什麼對這個概念有認識的朋友還是那麼少,甚至還會有些抗拒呢?今天如果是潘懷宗教授推廣這樣的概念,或是長輩們在健康2.0中聽到這樣的概念,他們接受肯定會非常高。 但推出這樣概念的是一個才兩歲的基金會,此外又是一個看似神秘的組織。筆者在與揚生有實質接觸前,只看過他們的網站以及依稀聽過他們有一個讓年長者活動的場所,而且一年只要100元就可以免費使用。他們網站讓筆者很驚喜,想不到有一個民間的團體對於如何促進活躍老化,有這麼清楚且正確的方向;他們的60館則是讓我心想,高大上(因為不能用天龍國,就用對岸的用語吧!)的年長者真好命,花這麼少的錢就可以有這麼好的環境可以使用。與揚生有實質接觸後,就比較了解他們,也知道他們就是一個想好好推廣自癒力概念的基金會,讓年長者有更長的時間可以更自主健康渡老年生活。

不諱言的,背後有金主支持這件事情的進行,這點也是揚生最大的優勢:不需要仰賴政府部門的金援、或是捐款,他們可以專心的做推廣,而不需要遷就資金提供者的規範。但這某部份也成為他們的劣勢,因為少了政府的背書,大家的接受度會比較低。因為曝光度較低,民眾比較難認識他們,特別是不太使用網路的年長者。除非有朋友介紹,否則他們大概沒有機會知道有這樣一個基金會的存在。如果現在辦一個調查,請大家列出自己所知道的且與老人相關的基金會,大概只有很低比率的人會提到揚生。

因為面臨到這樣的處境,揚生慈善基金會在2014年11月18日邀集了一些學界的夥伴來做討論:師範大學胡益進老師台北醫學大學張佳琪老師、實踐大學李劭懷老師、輔仁大學黃揚名老師。在會議中,大家提了不少想法,其實都挺有趣的,連筆者本身都覺得很有意思。會中還有老師提到,要成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像鄭捷學習,不過那當然不是好的做法… 但點出了一個重點,就是要有曝光才會有知名度,理念才可以快速的宣傳。有知名人事的代言、強力的媒體曝光,絕對是很容易成功的做法。大家很熟悉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或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都有很好的媒體曝光,大家對於他們的理念、做法也比較熟悉。

但除了曝光度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需要考量的呢?其實是有的,因為目前揚生在推廣的自癒力活動,都是團體型式的活動,且帶領者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樣的做法讓活動成效加分,但是也形成了活動推廣的阻礙,因為這些都是活動推廣的門檻。該如何降低這樣的門檻,其實是揚生需要思考的。當天老師們有一些建議:例如開訓練課程、頒發教師/機構認證、每日一自癒力活動推廣等等,都是企圖降低活動推廣的門檻。

不知道揚生的下一步會怎麼走,但在此之前,大家可以牢記他們的3+1,然後加上自己想像的執行方法。若願意到揚生60館參加課程的長輩們,也千萬不要客氣,早點去報名,因為活動真的很熱門!

最後,借用揚生的slogan: 希望自癒力的提升都能夠幫助大家健康到老,臥病很少。如果你對自癒力的概念有興趣,就去揚生的網站逛逛,或親自去拜訪他們吧!

你聽過自癒力?知道揚生慈善基金會嗎?” 有 5 則迴響

  1. 各位看官 :有一點點兒的小意見給予參考。即主辦之高層人士是否考慮請你們主動找回來已經參加過但不聲不響半途而廢(退)的,或表示過再也不會報名的尋問清楚為何不能、不想、不需、不要、不敢、不必、不願,繼續參加呢? 要真心真意的答案對你們才有幫助!不是嗎?!!!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