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康健趨勢論壇邀請了兩位來自以色列的貴賓Yael Benvenisti和Dov Sugarman ,跟大家分享以色列的經驗,在此做一些彙整的分享。以色列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是很陌生的,我們很容易把以色列和猶太人連結在一起,了不起知道他們長年與鄰近的國家動蕩不安,但其實以色列在創新能量上,也是非常亮麗的!不論是被Google收購的Waze,或是獨步全球的Mobileye都是以色列的新創產物,過去一年挑戰美國產物保險的Lemonade也是以色列的新創團隊。
為什麼一個比台灣小的國家,能夠有這麼多的創新能量?
Dov Sugarman提到好幾的原因:
- 優質的高等教育
- 全民義務役,培訓了技術也拓展人際網路
- 較低廉的營運成本
- 政府的賦稅優惠
- 超過三百個孵育加速器
連續三年,都有以色列的新創團隊擠進Aging 2.0的全球新創搜尋競賽,更在去年獲得第二名的佳績。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科技滲透度很高,在這個軟體比硬體更重要的年代,以色列在軟體開發上他優勢就被展現了。以MyndYou為例,就是透過聲音偵測的方式,透過數據的分析,來提供初期失智症的預測。類似的人工智慧應用,台灣也不是沒有技術,但就似乎有一個缺口,導致這些科研的成果,沒有被用到實務面向上。
面對高齡化,以色列的挑戰也很大
雖然以色列人口高齡化的程度還不算高,但是他們也有不少挑戰:一、高齡者貧窮的問題嚴重,因為沒有完善的制度,所以有些高齡者是無法負擔基本生活的開支。還好以色列人很願意捐款,也有猶太人的捐助,讓這個問題的影響不是那麼大。二、以色列的種族組成多元,特別是高齡族群中有好一些是俄羅斯移民等不懂猶太文的,所以要為高齡者設計產品或服務都是一大挑戰。三、以色列高齡者的科技接受度不高,相較於大環境的高科技滲入,這樣的落差影響非常大以至於官方一直倡議要降低數位落差。四、以色列的高齡者有超過九成都在自家安老,如何打造適合的軟硬體環境有迫切的需求。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銀髮商機也跟台灣類似,雷聲大雨點小。所以很多以色列的銀髮新創團隊,其實都是把以色列當做一個試驗的場域,但產品其實並不會在以色列推出。很遺憾的,台灣的狀況也非常類似,因為沒有辦法建立營運模式;但不同的是,以色列的育成單位比較擅長將商品國際化,所以投入開發的新創團隊是有一定規模的,因為大家知道付出是很有可能會有回報的。
相較之下,臺灣很多銀髮新創團隊,大概都是在燃燒自己的熱情與資源,秉持著「做功德」的心情來創業。一旦哪天功德圓滿了,就不會再繼續了。我們需要更多育成的支持,讓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可以被實踐,並且可以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另外一個差異在於政府介入的態度,在以色列很多政策的推動都是官方與民間共同進行,不是有政府統籌預算讓廠商去競標經營。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建立使用者付費的習慣,資源也比較不會浪費,這是值得台灣學習的部分。
臺灣和以色列都面對同樣的終極挑戰
高齡化是全球都要面對的問題,有別於過去,我們可以把高齡者藏到機構,就可以假裝高齡化對整個社會沒有影響。但當高齡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必須要轉變,我們要讓環境是對所有人友善的。
該怎麼讓每個人都能夠安居,是我們都面對的挑戰,唯有掌握真正的需求,才有機會克服這艱難的挑戰!
“從以色列的經驗看台灣如何從銀髮新創面對高齡化的挑戰” 有 1 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