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你會怎麼去回答呢?在思考的過程中,就讓大家先來看個影片吧。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因不同的年紀會遇到不同的挑戰,以及需要克服不同的關卡。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思考自己究竟因何而活,每一個階段所要完成的人生成就或許不同,但唯有一個東西是我們一生都得面對的,那就是人生宗旨(Purpose)。日本築夢隱居山林建築師津端修一認為『人活得越久,人生越美麗』,即人生會因時間不斷地推進,而填上更多美麗的顏色。
只要吹起風,就會有枯葉掉落;而枯葉掉落,就會使土地肥沃;土地若肥沃,就會結成果實,人生也是如此。
當我們意識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宗旨時,那生命的果實與花朵自然會為你而展開。津端修一與妻子英子的日常生活,各顯其人生宗旨。津端修一認為人們為了進步而進行開墾土地,最後仍然會回到這片土地中,為何不要讓社區更多的樹林,慢慢地從身體力行、播撒綠化環境(Go Green)意念的種子予社區中,實現了樂活、漫活、共享生活的精神。
房屋該是生活的珠寶盒
津端修一的住所是在愛知縣岡崎市,是其設計『高藏寺新城計劃』下的社區,雖然構圖與建造的過程中遇到各種艱苦與難題,設計理念不斷被抨擊,甚至到後來被迫要求修改而無法完成其理想中的樣子,但最終還是為日本人民構出了舒適窩,其後也因為這項計劃,獲得了『日本都市計劃奧斯卡』的石川獎。他在後來也參與了30年前『淡海新市鎮』的規劃工作,當時給了一個建議『無論蓋多高,也要留住美麗的景色』,這種理念與精神不禁讓人感到佩服。除此之外,他在離世前,還免費幫助繪製山林精神病院的設計藍圖,同樣能夠從其構想中看出濃濃的設計理念,『感謝大自然的力量』,期望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可以遠離城市的壓迫,得到最大的幫助以及紓解。
津端修一一生都在貫徹這樣的概念,認為一個好的都市規劃和房屋設計是與大自然結合,房屋內蘊藏著是個人、家庭、環境之間的重要羈絆。由於摯愛大自然,所居住的屋子到他所使用的湯匙都是用木製作的。另外,他的食材,像是馬鈴薯、栗子、果醬等等的,都是從自家園地種出來的,大大小小擁有70種蔬菜與50種果樹,不管是耕作、播種、施肥、培育、收成等全程都由自己與妻子處理。津端修一與英子認為他們無法為下一代留下巨量的財富,但是他們能為下一代種出甜美的果實,即是一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概念,確確實實成為了現代人的典範。
當下看到這邊,心有點羨慕,也有點酸酸的。我很羨慕他能夠貫徹自己的理念,並一直執行到人生的盡頭;有點酸酸的,則是我無法了解這樣的人,在其人生過程中,究竟推倒了多少高牆,身上披着多少傷口,才有現在的成果,但他卻看起來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堅強努力的活著。
感謝的力量
津端修一會感謝生活一切的人、事、物,就像他會把妻子從菜市場買回來的食材,將其料理方式與感謝詞寫在一張明信片中,並把它寄送給商家,感謝他們所提供的食材,讓他每天都可以吃到好吃、幸福的料理,這樣的舉動亦是他每天一定會完成的任務之一。除此之外,在家中的園地,可以看到他常常會製作一些板子,除了可以提醒自己這些果實是什麽之外,還在上頭寫下一些勉勵生活的可愛語句,將自己浸泡在充滿感謝的環境中,自然就會被這些情緒所感染。同時,他也會利用小小的舉動,展現他的愛意,去感謝一直以來陪在身旁的妻子,在這些板子或是生活細節上,不斷地給予感謝的正能量,讓夫妻倆在生活上活得更加幸福與自在。
如果我是商販,如果我是鄰居,甚至是他生命裡的某些過客,我真的會很慶幸自己曾經活在他的生命旅程中,並且奢望獲得他的明信片,看著可愛的自畫像,用年齡、日期的標記以及溫暖的文字去打動我,讓我感受到自己小小的付出,能夠得到金錢之餘,還得到了心靈的滿足。或許說,我的生命裡頭需要很多正能量,而津端修一給人們的感覺,就像是太陽一樣溫暖,透過畫像與文字,讓整個明信片更顯得有意義,把社區中的每一個人牽動起來。
小小的板子,寫著『小鳥飲水台,請慢喝』,讓人感到即可愛又窩心。
個人認為電影中最令人期待的地方,就是『所有』,即是開始到結束,簡簡單單的日常生活,道出了很多大智慧,沒有高低起伏,沒有什麼特效,把最純真的感動獻給觀眾,尤其在講述2015年6月2日,津端修一在修草結束後,一個習以為常的小歇卻給了家人和攝影組帶來沉重的打擊,雖然呈現的過程中平平淡淡的,但會讓人有股莫名的哀傷洶湧而來。
如果你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務農,把時間變成可靠的肥料,讓生命這片土地肥沃起來,推動自己的人生,並期望因此結出豐碩的果實,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自我。這就是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