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的調查,台灣有六成左右的長輩和晚輩同住,這個比例和先進國家相比較,其實是很高的,在先進國家約有七成左右的長輩是自己獨居或是和配偶獨自居住。即使父母已經和自己同住了,以下的內容還是值得思考的,這些內容摘錄翻譯自What is the best strategy for taking care of your parents at home?這篇文章。
本來沒有同住的父母,如果要同住,其實是需要家庭成員們坐下來,一起討論該怎麼處理,特別是在財務的部份。如果自家人搞不定,可以尋求外援,例如社工人員等,都可以提供家人們建議。
通常會把沒有同住的父母接來一起同住,主要都是因為父母可能越來越不能自主生活了,所以第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父母須要哪種程度的照護,很重的是也要考量自己是否有辦法去負責那樣程度的照護。這點對台灣的家庭是很重要的提醒,很多時候可能沒有機會去思考這個問題,但若硬撐著照顧家人,長期而言對雙方都是不好的。
另外要思考若父母搬來與自己同住,家庭的角色,家中的硬體設備、家人的生活型態,勢必都需要做一些調整。這些都是父母搬到家中前要討論、溝通的,否則同住帶來的壞處可能比好處多。我們日前採訪的一位法國老太太就表明了,自己不想跟孩子住,因為她想要自由、不想要被人家管、限制。
其實除了與父母在同一個屋簷下,其實還有一些別的選項,我們之後再跟大家介紹。